阅读以下文字,完成1~5题
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: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——环境危机、生态冲突等问题,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联;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,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,而且慢慢地传染到全世界。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:强调竞争与征服;漠视和谐,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,还漠视与其他社会、其他文化的和谐;无限制地利用物质,认为资源永远无限,这是最大的错误。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,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——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。
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:“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。”所谓不同的原则,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,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。他还说:“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,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,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,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。”他认为,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,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,叫做“延续”或“连续”;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,从新石器进入金属器时代开始,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“断裂”的理念。这两种文化现象在文明初始阶段已经形成,并延续至今。
最明显的“连续”表现在生产工具上,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。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、酒器和兵器,如“鼎”、“爵”和“戈”等等;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、木头、蚌器和骨头。但苏末不同,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,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。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,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,你们中国人好笨,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。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,产生更多,但多不一定好。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,互相尊重;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;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、连续的,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。
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。从夏朝到商朝,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,我们都是以氏族、宗教为主体的延伸。但是苏未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、宗教的团体,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。因比,在人际关系上,我们延续了宗族关系,而苏末断裂了,代之以地缘关系。其他,如文字应用、城乡关系、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。
1.对“多不一定好”理解正确一项是( )
A.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,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,因此“多”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
B.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,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,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,因此没有“多”的必要
C.“多”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,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
D.“多”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,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连续发展。
2.对“延续”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( )。
A.“延续”包含着这样的思想:人与自然,与其他人,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
B.“延续”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,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、木头、蚌器跟骨头
C.“延续”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,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、平衡的关系
D.“延续”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,它体现在生产工具、人际关系、文字应用、城乡关系、财富累积等方面
3.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( )。
A.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,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
B.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,它影响全世界
C.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,就其特点看,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
D.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,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
4.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( )。
A.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,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
B.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,不是后期才产生的,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
C.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,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,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
D.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、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
5.下列不属于西方所主导的观念的特点是( )。
A. 强调竞争 B. 强调征服
C. 无限制地利用物质 D. 注重和谐
参考答案
1.D 2.B 3.D 4.C 5.D
上一篇:言语理解文章阅读练习题(25)
下一篇:言语理解文章阅读练习题(27)
没有
没有